肺炎支原体(MP)属于非典型微生物,是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MP 感染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儿童,累及患儿各组织器官,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MP 感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 MP 可通过黏附及细胞毒效应对呼吸道上皮造成直接损伤,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肺炎及其他系统损伤。MP 感染可发生在呼吸系统或其他系统,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象。但需注意,MP 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也可呈「携带」状态。
呼吸系统表现
1. MP 上呼吸道感染:
可出现咳嗽、咽部发红、疼痛、流涕、喷嚏等表现。与其他病原体上感相比,MP 上感咳嗽症状更多,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发热症状稍少,多数仅有扁桃体红肿体征,但无皮疹、眼结膜充血、口腔疱疹等病毒性上感的常见表现。确诊需病原学检测。
2.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MPP 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发热。病程早期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咳嗽逐渐加剧,病程可持续 2 周甚至更长;发热以中高度发热多见,也可低热或无热。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而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少数患儿表现危重,发展迅速,甚至死亡。
MPP 早期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如临床怀疑 MPP,应行胸部 X 线检查。肺部体征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一致是 MPP 的一个特征。胸片可表现为 4 种类型:与小叶性肺炎相似的点状或小斑片状浸润影;与病毒性肺炎类似的间质性改变;与细菌性肺炎相似的节段性或大叶性实质浸润影;单纯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型。CT 可表现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影、磨玻璃影、马赛克征、树芽征、支气管充气征、淋巴结大、胸腔积液等。需要注意的是,MP 感染尤其 MPP 的临床征象并无特异性。任何一项临床征象的存在或缺失都不能作为肯定或否定 MPP 的依据。
MP 感染的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测,从肺炎患儿咽喉、鼻咽部、胸水或体液中分离出 MP 是可靠标准。但常规培养需 10~14 天甚至更久,对早期诊断没有很大意义。MP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 MP 感染的主要手段。
其他系统表现
MP 感染也可累及肺外系统,肺外表现多种多样:
1. 皮肤黏膜:以斑丘疹、疱疹常见,也可表现为红斑、麻疹样或猩红热样丘疹、荨麻疹及紫癜等。
3. 神经系统:病变程度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可出现惊厥、昏迷、共济失调、斜视、偏瘫或感觉异常等。
4. 此外,也可累及其他系统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如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包炎等)、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骨关节肌肉系统(非特异性肌痛、关节痛等)、泌尿系统(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IgA 肾病等)、中耳炎、结膜炎、虹膜炎等等。有的患儿甚至直接以肺外表现起病,这时不容易考虑到 MP 感染。所以临床上如果遇到存在上述表现的疾病,病因不明时,需要考虑有无 MP 感染。
抗 MP 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治疗儿童 MPP 的首选抗菌药物。用于 MP 治疗的主要是第 1 代和第 2 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其中,属于 2 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阿奇霉素因使用天数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及耐受性均较高,已成为治疗首选。
儿科 谭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