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充沛雨量和阴雨连绵的天气,为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每年的7-9月也是野生蘑菇生长旺季,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因此潍坊市市立医院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无识别毒蘑菇经验者不要轻易采食或购买自己不熟悉的蘑菇,一旦发现误食毒蘑菇,立即就医。
为防止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我院特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目前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夏秋季是食菌中毒的多发期,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根据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临床大致分为以下四型,各型间可相互重叠。
1.胃肠型:潜伏期0.5~6小时。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2.神经精神型:毒素类似乙酸胆碱的毒蕈碱。潜伏期l~6小时。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幻觉、惊厥、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因此而死亡。部分中毒者可有周围神经炎表现。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皮肤紫癜,甚至呕血或便血等。
4.多脏器损伤型: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此类病人病程2至3周,由于先期症状是胃肠炎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又因为会出现病情反复,有时还会中断治疗。引起此类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菌类,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毒蘑菇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误食有毒菌类。
2、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3、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很容易导致中毒。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一看颜色:有毒蘑菇一般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二看形状:无毒的蘑菇通常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柄下部无菌托,上部无菌轮;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一般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往往稠浓分泌物,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无毒的蘑菇一般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食用毒蘑菇后如何自救
潍坊市市立医院专家提醒您:吃完野生菌类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疗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