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增进疾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而维护医患这对利益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遍览医院各科室,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都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包含着患者及其家属对我院及相关医护人员“功劳”的肯定,都充分展现了我院“一次为医 终身为友”的医患关系理念。“一次为医 终身为友”,从字面上看,即仅经一次诊疗服务也能成为一生的朋友。对于我院来说,每一次“为医”,都当为百姓健康服务,于细微处用心;都当感恩患者信任,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培育医者“工匠精神”;都当保持医者仁心,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如此才能与患者、与医学、与社会“为友”。
服务百姓健康 于细微处用心
一个温煦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让患者心里暖暖的;从心里为患者着想,把亲人般的温暖关怀带给患者,才能守护甚至创造生命的奇迹。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医”,每一次“为医”都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脚步出发,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理解患者的苦衷、尊重患者的想法,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才能做到与患者“终身为友”!
“为医”在于用心,用心体现于服务效率和服务流程。以医院客服部为例,遇到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上前扶一把;对不了解医院就诊流程的患者,主动去演示、帮助;看到有残障人士,赶紧推个轮椅过去;天气不好的时候,帮患者打个出租车……这样一幕幕温情服务,在这里基本每天都在发生,她们于细微处如春风化雨般展现市立医院“一次为医 终身为友”的医患关系理念。每天早上7:40,医院客服部的导诊护士们便准时来到大厅,准备好接待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就诊提示、轮椅及患者可能需要的纸杯、纸笔;每一天,她们都在耐心的指导病人入院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解答就诊病人及家属的询问,从仪容仪态、服务用语等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简化、优质”的服务,切实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
“为医”在于用心,用心体现于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我院医养结合科主要以老年慢性病人为主,他们需要更细心、耐心地照顾。这里的医护人员将爱和亲情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天晨会后,护士们都会与老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很多病人意识不清,听不懂她们的话,她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释,亲切朴实的话语给老人们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很多老人感受到这浓郁的亲情,用仅存的意识向医护人员微笑示意。这里倡导“家庭式服务”,老人们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有了不舒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一呼百应”;这里安装了电视,还用盆景装饰病房,营造如家般的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还经常给老人讲笑话、剪头发、修指甲……科室以温馨和谐的家庭式就医环境和真情、人性化的服务态度赢得病人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家属说:“住你们这里太省心放心了,什么都不用我们管了。”
“为医”在于用心,用心为患者着想,着力破解“看病难、治病难”等难题。为此,我院围绕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加大义诊工作力度,以义诊活动为载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乡医建设,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城区、乡村全覆盖;严格贯彻医保政策,规范医保管理,在为参保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同时,统筹兼顾医保患各方的利益。
感恩患者信任 注重技术提升
在医学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情况下,医患之间更需要相互信任和配合,多一些感恩之心,才有助于攻克顽疾,创造生命的奇迹。同时,“为医”也需要有“工匠精神”,只有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为老百姓解决病痛,才能不断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信赖,才能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为医”当感恩患者。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对于医生这个每天与死神赛跑、抢救生命的群体而言,对生命的领悟往往更深刻,对患者心怀感恩,可以帮助医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完美,把技术发挥到极致。欧美许多国家的医生在给患者看完病后,常会对患者说一句:“Thank you!”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虽然是我给患者看病,但没有患者的信任,我就会失业,是患者给了我衣食,感谢是理所应当的。”
2016年腊月二十九早上,我院骨科医生王洋洋在高烧39.3℃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为了尽快让自己恢复到工作状态,他一边打吊瓶,一边写病历……这一幕,被正在病房陪床的家属李先生看到了,他拍下这一幕发到了朋友圈,感动很多人。齐鲁网、一点资讯、凤凰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看到的是辛酸,也有人说带病仍坚持工作,满满的正能量……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王洋洋表示很意外,他说:“这一次被关注,心里很温暖。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拍照了,还发到了网上,比起医院里许多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这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这不仅是一种敬业,更是一种感恩!
“为医”当培育“工匠精神”。2016年,“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因职业的特殊性,要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地医疗服务。
我院普外科首席专家李森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的“工匠精神”。他身上的光环无数,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市人民医院百年医院十名知名专家之一,潍坊市资深名医……然而,对于他来说,“我是一名医生,只不过尽了自己的职责。”“做手术不仅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治好病,所以手术一定要做得漂亮,要像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完成操作,那样才能真正保证疾病得到治疗。”正是因为这种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认真打磨,最终获得精确、极致、卓越的治疗效果的“工匠精神”,他才取得一项项令同行钦佩、受患者爱戴的成就:创建了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并提升到山东省重点专科;带领学科完成了山东省首例自主完成的临床终末期肝病的肝脏移植技术,并形成临床常规治疗,到目前肝移植手术后长期存活已经达到十年以上,创造了山东省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纪录;在大血管外科治疗中创建了山东省内血管腔内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的先河……
展现医者仁心 志愿服务不止
“医者,是乃仁术也”“医者父母心”“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句句先贤们的话语无不表明,“为医”当具备并能够坚守医者仁心。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与人学的结合,医学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而当今时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人民需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义诊、健康宣传等社会活动,即是“为医者”牢记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展现仁心仁术,努力与百姓、与医学、与社会“为友”。
医场如战场,“为医”应站在抗击疾病最前沿。作为首批全国达标的二甲综合医院,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医院专门成立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落实了隔离病房和仪器、设备、药品,并承担起了全潍城区发热病人的转运、隔离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潍坊市市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承担了战士的责任。面对严峻的疫情,一批又一批的医务人员走向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们用每一天与疾病乃至死亡的面对面,书写着一个个舍生忘我的感人故事。
人间自有温情在,“为医”应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多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2015年9月,正式成立了潍坊市市立医院志愿者协会。自协会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协会在医疗卫生行业的优势,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一次为医 终身为友”的医患关系理念,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患者、为人民送去健康和关爱,尽情展现了医者仁心,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2016年11月16日,《潍坊日报》7版卫生专栏以《弘扬志愿精神 凝聚爱心力量》为题,对我院志愿者协会志愿活动纪实进行了专题报道。2017年4月6日,《潍坊日报》5版卫生专栏以《弘扬雷锋精神 开展志愿服务》为题,对我院蓬勃发展的志愿公益活动再度进行了专题报道。医疗志愿者们立足自身行业与本职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潍坊市聋哑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植树活动;走进我院医养结合科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潍城区福利院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市立志愿者健步走及环保实践活动……
文化凝聚人心,理念指导行动。“一次为医 终身为友”作为医院医患关系理念,是为立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每一次诊疗服务(即“一次为医”)都坚持“为健康创立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秉承“为民立德 为院立功 为业立勤 为学立言”的立院宗旨,“倾其所学 为立而用”,才能做到“终身为友”。
文:宋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