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医院的历史,清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老潍县县城相继出现了罗大夫诊所、庞大夫诊所等几家坐堂药铺,德高望重的罗大夫、庞大夫等郎中们用心经营着这几家药铺,解决了老潍县老百姓们有病无法医治的难题,后来几家坐堂药铺逐渐发展成联合医院,这便是今天潍坊市市立医院的前身。
尽管一百五十多年过去,医院经历了很多的变化,然而一代又一代市立人犹记得当年潍县坐堂行医施药的坎坷之路,记得那“悬壶济世”“传道授业”的传统医者精神,更记得战乱时代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大医精诚”的精神与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理念结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确立“克己守道 行远履难 持恒求变”为医院的职业精神。
克己守道 坚守医者仁心
克己守道,即医务人员要克制自我,恪守医道。“医者,是乃仁术也”“医者父母心”“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句句先贤们的话语无不表明,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圣地,作为医务人员,首先需要具备并能够坚守医者仁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行为,恪守医者职业道德。
周文王演《周易》,苏秦孙敬悬梁刺股,唐太宗从谏如流,曾国藩修身律己,周恩来废寝忘食……无数历史事实已证明,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作为。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正是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苏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来说,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巨细无遗 无微不至”服务理念,对病人负责即是坚守医者仁心。我院医养结合科是集医疗、护理、托老、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养老病区。科室主要以老年慢性病人为主。医生们从早晨交班开始,查房、医嘱、治疗,约见家属交代病情、书写病历,收治、抢救病人;护士们推着治疗车,一间间病房输液、打针、口腔护理、雾化吸入、一遍遍地巡视病房……他们没有小长假、没有黄金周,就是正常休息时遇到突发情况,病房一个电话,他们就二话不说赶回单位。一位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在一次换氧气筒的过程中,不慎被氧气筒砸伤,同事们都劝她养养伤,但她第二天便一如既往的回院照顾老人们,她的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她也从没请过一天假。当问及她为何不请假休息时,她总是微笑回应道,“我们这老人们更需要照顾,我歇了,老人们怎么办?”他们将爱和亲情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三多三及时”,即多一些微笑、多一句解释、多一份关心;及时巡视、及时沟通、及时帮助。倡导“家庭式服务”,经常给老人讲笑话,安装电视,用盆景装饰病房,剪头发、修指甲……正是因为一位位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医者仁心的医护人员们,老人们才能在这里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一枝一叶总关情。医学的本质是科学与人学的结合,医学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克己守道,坚守医者仁心,更要自觉抵制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自觉拒收“红包”、回扣、提成,不以施恩者自居,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用实际行动捍卫医者的尊严、用自己的行为默默为自己的职业增光添彩。
行远履难 诠释医者本色
行远履难,即走得越远,越需要经历磨难,医务人员要坚持不懈,注重积累,保持“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的信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的路也要一步步走出来,幅员辽阔的大江海域也是许多小江支流汇集起来。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几十年如一日的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理解患者的苦衷、尊重患者的想法,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为每一位患者送去关爱,为每一个患者家庭带来快乐和幸福,更需要保持“行远履难”的精神,不畏惧艰难险阻,坚定信念,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脚步出发,如此方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展现医者风采,诠释医者本色!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并不陌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后来他返回越国,决心洗刷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可以说,正是因为保持“行远履难”的精神,不畏惧艰难险阻,坚定信念,忍辱负重,默默积累,越王勾践方能一雪前耻,成就一番霸主事业。
我院通过专家、模范人物的言传身教,在培育中实施,在实施中进行培育,使“行远履难”的医院职业精神得以传播发扬,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本色。我院充分发挥专家、模范人物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将医院精神融入实际,带动更多地青年医务工作者尽快成长,努力打造“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特色模式,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科特色集群。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和年度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开展医院内部业务交流讲课,临床科室主任、护理部主任、各病区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分别选择不同内容轮流讲课;选派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和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通过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在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培育医务人员“行远履难”的职业精神。
悬壶济苍生。古往今来,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一代代“郎中”背着简单的药具,行走在荒山野岭,为饱受疾苦的百姓解除病痛,他们的仁心仁术,尽显医者本色。今时今日,亦有许许多多的医务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在自己的岗位贡献着,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这就是医者本色!
持恒求变 展现创新活力
持恒求变,一方面医务人员要“精进以持恒,创新以求升”,既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更要有创新的活力和意识;另一方面,把握好“度”,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自然而然的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要么改变现状,进行变革,要么通过前期积累实现“质”的转变。纵观潍坊市市立医院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医院经历了多次的搬迁、变革,仍然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离不开“持恒求变”的医院职业精神。
我们耳熟能详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正是“持恒求变”精神的生动写照。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一天,李白偷偷逃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边,一下一下地磨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秀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老婆婆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中国著名的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持恒求变,要重视人才的培育,为“创新活力”提供人才支撑。2014年10月,由医院党委精心策划、全力打造的“青年论坛”活动正式启动。论坛的主旨就是通过一次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新机制,搭建青年医务工作者成长锻炼的平台。青年论坛形式多样,既有大会发言、又有开放式座谈、还有自由辩论。截至目前,我院以“医改 认知 实践”“无悔青春 志愿同行”“动车新时代”“我为谁工作”等为主题,已累计开展24届青年论坛活动。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务工作者通过青年论坛活动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综合管理素质,得到提拔和重用,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持恒求变,更要重视新技术、新项目,在更新观念中创新发展,在发展创新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近年来,我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营造学术氛围,不断开创和引进更高水平的新项目、新技术。医院现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人造血管转流术治疗大动脉闭塞症、肝胆外科综合及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胶囊内镜等60余项新技术,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蹉跎磨砺经百载,改革发展逢盛世。“克己守道 行远履难 持恒求变”的职业精神相辅相成,它既是全体市立人立身处世的职业精神,也是督促引导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进步的精神力量。医改新形势下,新一代的市立人正大力弘扬“克己守道 行远履难 持恒求变”的职业精神,不断在严格要求自己中恪守医德,在持之以恒中注重积累,在改革创新中实现突破,用实际的行动坚守医者仁心、诠释医者本色、展现创新活力,进而为鸢都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广宣办:宋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