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气温上升,正是犬类容易烦躁的季节,狗咬伤的事件频发,在此医生提醒尽量避免接触犬类,尤其是处于发情期的大型犬只,从根本上杜绝狗咬伤事件的发生。
近日,家住潍城区的窦女士饭后在外散步时,不慎被邻居家的狗晈伤,家人急忙送来我院急救医学科,检査伤情后我院急救人员发现,窦女士受伤部位较多(包括胸部、前臂、大腿),而且伤口较大较深,我院医务人员为窦女士紧急做了处理,包括伤口的及时冲洗及清创,注射狂犬疫苗及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因伤情较重,窦女士被收住我院后进一步治疗,并等待伤口充分引流出坏死组织后延期缝合。
家住潍城区的李大姨攥着血淋淋的左手大步跑进急诊室,边走边喊:“大夫,快来给我看看,我被自家的狗咬了!”值班的秦文磊医生立刻查看李大娘的伤口,“大娘,您的伤口比较深,得马上去冲洗室冲洗,然后再消毒,而且要打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什么蛋白?”大姨皱着眉头说:“就给我打疫苗就行了,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蛋白的”“大姨,您的伤口比较深了,属于Ⅲ级了,您这种情况是应该打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李大姨万分纠结,但最后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狗咬伤的紧急处理
目前很多家庭喂养宠物,尤其是狗类居多,与狗类接触时间长了,难免会被其咬伤或者抓伤。针对目前狗咬伤的情况,应该让大众普及一下狗咬伤后的基本处理,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自救,为控制病情取得宝贵时间。
在生活中,一旦被狗、猫咬伤,抓伤,最重要的是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凡是狗、猫咬伤,不管是疯狗、病猫还是正常的狗、猫(据文献报告,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正常的狗、猫的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找医生诊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
冲洗伤口
一是要快,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进入人体组织,沿着神经侵犯中枢神经,会危及生命。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都应该马上就地用大量清水(10000毫升以上)冲洗伤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苯扎溴铵反复冲洗,一般要在2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绝对不可以马马虎虎冲洗一下,然后就涂点红药水包扎好伤口后上医院,这是绝对错误的。
二是要彻底洗干净。被狗咬伤的伤口往往是外口小,里面深,这就要求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并用力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而且冲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设法把沾在伤口上的狗唾液和伤口上的血液冲洗干净。
三是伤口不可包扎。除了个别伤口大又伤及血管需要止血外,一般不上任何药物,也不要包扎,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病毒会大量生长,可用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伤口反复冲洗后,再送医院作进一步伤口冲洗处理(牢记到医院伤口还要认真冲洗),接着应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特别指出的是,千万千万不可被狗、猫咬伤后,伤口不作任何处理,错上加错的是不仅伤口不冲洗,而是涂上红药水包上纱布,这样更有害,切忌长途跋涉赶到大医院求治,而是应该立即、就地、彻底冲洗伤口,尽早内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到底要不要打?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区别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抗体,注射后直接与狂犬病毒(抗原)结合,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
狂犬病疫苗是减毒后的对人体无害的狂犬病病毒(也就是无害抗原),注射后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狂犬病毒抗体,再与狂犬病毒结合,达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由于疫苗产生抗体需要7天,为保证万无一失,在24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体),双管齐下,预防效果更佳;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会产生抗狂犬病毒记忆细胞,一旦再次被狗(猫)咬伤(划伤),记忆细胞就会立即产生抗体,攻击入侵的病毒,起长期作用;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只是短期内起到效果。
狂犬病疫苗是减毒后的对人体无害的狂犬病病毒(也就是无害抗原),注射后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狂犬病毒抗体,再与狂犬病毒结合,达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由于疫苗产生抗体需要7天,为保证万无一失,在24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体),双管齐下,预防效果更佳;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会产生抗狂犬病毒记忆细胞,一旦再次被狗(猫)咬伤(划伤),记忆细胞就会立即产生抗体,攻击入侵的病毒,起长期作用;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只是短期内起到效果。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该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呢?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处理:
I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要处置。
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Ⅲ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一般只要伤后伤口出血就属于Ⅲ级。另外,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暴露于蝙蝠都属于Ⅲ级,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骨科 王吉滨
急救医学科 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