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脊髓损伤发生四肢瘫,病情严重,常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病死率高,对其治疗刻不容缓。颈脊髓损伤有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脊髓损伤、脊髓半横断伤(Brown Sequard syndrome)、中央型脊髓损伤(central spinal cord injury)、前脊髓损伤(anterior spinal cord injury)、后脊髓损伤(posterior spinal cord injury)以及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等类型。不同颈椎的损伤类型其手术治疗适应证也不同。
专家介绍:潍坊市市立医院业务副院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潍坊医学院教授。技术上,率先开展了:颈椎骨折前路减压固定术及后路减压椎弓根或侧块钉棒内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个体不同超市化治疗;脊柱结核病的自制双套管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中西医内外科结合治疗等特色疗法。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适用于:
1.颈椎爆裂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压迫脊髓者。
2.颈椎损伤伴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者。此种情况多见于颈椎后伸损伤或压缩损伤,MRI可提供明确诊断。
3.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未复位,或向后成角畸形愈合,脊髓受前方压迫呈不全瘫者。
手术治疗原则(PrincipleofOperativeTreatment)
对外伤性截瘫的治疗,应遵守下列原则:
(1)治疗时间愈早愈好:对于估计为非横断伤的完全性截瘫的病例,应争取在伤后6~24h内,脊髓中心未坏死之前进行治疗。对受压的不全瘫,也是愈早解除压迫愈好,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手术治疗,切勿等待观察。
(2)整复骨折脱位,达到复位标准:即脱位完全复位,脊柱后弓角在胸椎及胸腰段小于10°,在颈、腰椎应恢复生理前突;压缩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以上。脊椎后弓角的复位还未引起应有的注意。大于正常的脊柱后弓成角,可对脊髓产生压迫,根据脊柱MRI检查,10°以内正常脊柱后弓角,椎管无狭窄,11°~20°后弓角,椎管发生Ⅰ及Ⅱ度狭窄者各半,21°~30°后弓角,皆发生Ⅱ度狭窄,31°以上后弓角,则发生Ⅲ度狭窄,Ⅱ度以上椎管狭窄,即可压迫脊髓,可见整复后弓角的重要性。恢复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对防止脊柱后弓角的再发甚为重要。椎体前方楔形变复位后,如无脊柱融合,则后弓角必将复发。
(3)稳定脊柱:一般于复位后进行内固定,并酌情予以融合。内固定的方法有后固定及前固定。后固定中主要有短节段内固定Dick、Steffee、RF、AF等椎弓根螺丝固定。Luque、Harrington杆及Roy-Camille等较长段固定,已少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前固定有颈椎前钢板胸腰椎Z钢板等、饶书诚固定钉。各有不同适应证。
(4)脊髓减压:骨折脱位、椎体骨折、后突及椎间盘突出都压迫脊髓前方,因此,多需做侧前方减压或前减压,对此种情况,行椎板切除减压多不奏效,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需行椎板切除减压。只有充分减压,才为脊髓恢复提供条件。
(5)脊髓损伤的治疗:整复骨折脱位,去除压迫骨块,只能除去脊髓外部压迫。而脊髓内出血、水肿等病变进行,并不一定因除去外部压迫而中止,在脊柱火器伤及无骨折脱位损伤,亦无外压迫可去除,主要是脊髓内部病变的进行。对这些病例,可根据条件选择适当方法治疗脊髓,如局部冷疗,脊髓后正中切开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有高压氧及某些药物,如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等。
术前准备:
新鲜爆裂骨折,应在颅骨牵引下手术。诊断明确后即给予颅骨牵引,有利于骨折复位。对颈椎间盘突出及陈旧脱位则不必一定牵引。
1.切口显露
显露颈4~6椎体。一般采用右锁骨上横切口,于锁骨上2指半至3横指做切口,自胸锁乳突肌外缘至中线。切开皮肤及颈阔肌后,向上下分离,并以缝线将皮肤向上下牵开固定于切口两端手术单上。在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与中线组织之间向深部纵向分离,可显出肩胛舌骨肌,在中间腱处缝扎切断,向两侧切开,有时需切断结扎颈中静脉。向深部分离,甲状腺下动脉多在颈6或颈7椎体平面,其远端分叉,喉返神经多从其分叉中经过,故此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在动脉干进行,需双重结扎以防脱落。处理颈5骨折时,则不需寻找此动脉。将甲状腺等中线组织牵向对侧,即可显出颈椎前面。
2.定位
颈椎前减压必须定位准确,虽然颈6横突结节最大,可触摸作为定位标准,但通常均以术中透视或照片确定位置,有C形臂X线透视机者较为方便。透视或照片前,于颈椎间盘中插一针头作为标记。椎前筋膜下注射麻药后,纵行切开,向两侧分离不超过颈长肌缘,清楚显出突起而白色椎间盘,骨折椎体亦可显出变形及出血。如骨折椎体定位明确,可不予透视或照片定位,对椎间盘突出或陈旧性骨折脱位,则必需定位。定位确定后,进行减压。
3.去除突出的椎间盘
以环锯法减压较为稳妥。将环锯指示钻心扁凿形尾部打入拟切除之椎间盘及其上下椎体缘,使上端刻痕向头端,套上中号钻孔环锯(外径1.3mm),确认在两侧颈长肌之间,未嵌夹住其他软组织,一手固定环锯使其方向正中,不偏向左或右,根据该椎间隙前后方向,使锯向头或尾端倾斜,以环锯内包括上下椎体缘为适当。一切合适后,顺时针方向扭动环锯,逐渐加深,并注视钻心露出之长度,当钻心与环锯上端相平行时,表示已钻入1.5cm。当锯到椎体后缘骨皮质时,有锯到骨皮质之感觉。注视钻心之刻痕是否随钻心旋转,当钻心随环锯旋转超过180°~360°时,表示椎间盘骨心已完全游离。此时可以边向外拔边正旋及反旋环锯。如有椎管内粘连,病人常诉颈部疼痛或串麻,可以用正旋及反旋各180°~360°,以撕开粘连,缓缓将环锯连同钻心带着椎间盘骨板圆柱拔出。检查圆柱体是否完整。向减压孔内置入棉片止血片刻,在灯光直射及吸引器吸引下,观察硬膜前是否残留有椎间盘组织或纤维索条压迫,均去除之。孔底边缘如残留有压迫物,可用弯刮匙或斜口冲击式咬骨钳咬除,直至硬膜前完全减压。
在髂骨结节处局麻取骨,用大号取骨环锯(内径14mm),取圆形骨柱长约2cm,用骨刀切断基部取出。将嵌骨器插入取骨环锯内,推出植骨块,修剪其断端使其平滑且比椎间隙前后径短5mm。仍装入取骨环锯内。令台下助手把持下颌向头顶牵引,使减压孔开大,将植骨块对准减压孔,放入嵌骨器捶击,待植骨块全进入减压孔内,取下环锯,观察植骨块与椎体前缘是否在一平面,如仍高出,用嵌骨器将植骨块捶平,不可将植骨块过深打入减压孔内,以防压迫脊髓。但可使植骨块比椎体前缘骨皮质略低一点,可防止滑出。
5.爆裂骨折减压
爆裂骨折向后移位骨块的取出方法系将其上下椎间盘切除后,再将骨块取出。用环锯方法将骨折椎体上下椎间盘取出时,由于椎体已骨折,骨折椎体侧的骨柱可能取不完全。于上下椎间盘取出后,剩下中间骨折椎体,以咬骨钳将其咬除,直至将后移位的骨块取出,进行完全减压。遗留下的长方形减压窗,其植骨方法见后述。
6.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的减压
陈旧性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的范围,常包括脱位的椎间盘及其下位椎体。因此减压范围应包括上下椎间盘及压迫椎体。减压方法基本同上述。但因为两椎体后缘不在同一平面,如用同一环锯锯断不同平面的椎体,有损伤脊髓之虞。故应将指示钻芯贴椎间隙上或下缘打入,分别用环锯切除上,下椎体。
7.长方形开窗植骨融合
测量长方形开窗的长宽,按其形状稍长数毫米取髂骨植骨块,宽度可稍窄,厚度1.5~2.0cm。取下后修剪,使髂嵴皮质骨面两端稍长并做出一小尖,在头部牵引开大减压窗,植入骨块,使具皮质小尖插于椎体前缘骨皮质下,则可防止脱出。植骨之前于硬膜前置明胶海绵止血。植骨块侧方的空隙可利于引流。
8.固定
为防止植骨压缩,可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现多为钛质,术后仍可行MRI检查。
9.关闭伤口
椎前筋膜很薄,一般不需缝合,引流橡皮条置于椎前,自切口下面皮肤刺口中引出并以缝线固定,以防引流条被颈部负压吸入伤口内。缝合肩胛舌骨肌、颈阔肌及皮肤。
术中注意要点:
1.椎体钻孔减压的位置要正,不可偏歪。偏歪则易损伤脊髓。向上下偏斜,则不能对称取出上下椎体骨板。不偏歪的要点是打入指示钻芯时,头一定在正位,指示钻芯与鼻尖在一长轴线,并与该椎间盘前后轴线完全平行,包括上下椎体边缘相等带钻芯术中行X线检查可校正其方向。环锯钻取时,一手固定环锯在要求位置,另一手旋转,才不至偏歪。
2.植骨块不可长,不论圆柱植骨或长形植骨,均需比椎体前后径要短5mm以上,除硬膜前放置明胶海绵止血外,使植骨与硬膜外间留有空隙,有渗血可自植骨与受区骨缝隙中流出,以防植骨块或血肿压迫脊髓。
术后处理:
爆裂骨折者术后继续颅骨牵引3周,以稳定颈椎,行钢板固定者则不用牵引可用颈围,引流条于48h拔除。一般3个月颈椎可融合,由于本手术对硬膜前的干扰,术后可用地塞米松及脱水药3~5d。
并发症:
1.声音嘶哑或咽部疼痛 多系由于牵拉所致,如无喉返神经损伤,嘶哑可于数日或数周恢复。
2.植骨块脱出 植骨块太松或前宽后窄,则有可能脱出。防止的办法是取骨长度要稍大,至少有一端有一小角尖突起,在牵引头扩大减压孔情况下植入,使角尖插入椎前缘皮质下,则可防止脱出。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 编辑:su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