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管炎
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临床表现
1.咳嗽
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2.咳痰
多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黏液脓性痰。
3.喘息
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
4.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期干湿啰音明显增多,咳嗽咳痰后啰音可减少。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检查
1.白细胞分类计数
缓解期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区别计数多正常,急性发作期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合并哮喘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2.痰液检查
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合并哮喘者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痰培养可见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摩拉菌等生长。
3.X线检查
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反复急性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及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此系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所致。
4.肺功能检查
一秒用力呼气量和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早期多无明显变化,当出现气流受阻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与肺活量(VC)或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则减少(<70%),当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的流量可明显降低,闭合容积可增大。
诊断
1.常有受凉、过度疲劳或其他诱因史。
2.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伴畏寒、发热、头痛及四肢酸痛等症状。
3.两肺呼吸音增粗、散在干湿啰音。
4.白细胞计数多正常,X线检查肺部多正常或纹理增粗。
治疗
治疗
对细菌性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几天后将自行痊愈,无需抗生素;如怀疑合并有细菌感染或防止细菌感染,抗生素也可以考虑;避免吸烟。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为主。
1.抗感染药物
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肌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口服,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或头孢呋,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
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通过定量吸入器,或以特布他林或丙卡特罗口服,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长效β2受体兴奋剂以及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舒弗美口服,严重者可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或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兴奋剂吸入。氨茶碱稀释后静脉滴注,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吸入治疗
3.祛痰剂
常用者有氨溴索,羧甲司坦,溴己新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预防
冬季锻炼尤其是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易产生运动过敏症。有6%~8%的运动员曾在冬季室外锻炼时发生过运动过敏。老年人和妇女更易出现运动过敏反应。
因为运动能使体内细胞摄氧量发生变化,寒冷空气刺激皮肤,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下丘脑,受下丘脑支配的垂体会调节内分泌功能,使体内组织氨、内啡肽分泌增加而诱发过敏症。
冬季天气剧烈变化时,可暂停室外锻炼2~3天,改为室内活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锻炼时要掌握好运动量,一般不宜剧烈运动;锻炼前1~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这有利于减少运动过敏症的发生。
居室内因采暖而闷热、空气流通不畅、内外温差加大,是导致冬季易患感冒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冬季居室不宜太热,空调、暖气要开放适当,并注意通过使用排风扇或开窗等适时调节温度,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室内外温差不致太大。同时,进出房间,要及时加减衣服,适应环境变化,防止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