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也称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致伤,甚易造成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0岁,女性多于男性,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粗隆部骨质松脆,故骨折常为粉碎型。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会引起较多并发症。
病人多为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较轻微。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淤斑,局部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一般说在粗隆间骨折局部疼痛和肿胀的程度比股骨颈骨折明显,而前者压痛点多在大粗隆部,后者压痛点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下方,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才能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老年患者骨折如何选择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会引起较多并发症,现多倾向于早期内固定治疗,临床上多选择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早期下床活动锻炼的髓内固定系统,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归纳分为三种类型:钉-板类、髓内固定类、多枚针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有报道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可达20%,主要原因是骨折后长期卧床,加重或伴发内科疾病造成的,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所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尽早手术固定骨折,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造成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种类很多,传统可分为钉板固定系统与髓内钉固定系统。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dhs(动力髋钢板)为代表的钉板固定系统和以pfn(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钉固定系统。dhs为髓外固定装置,可使骨折端产生动力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可早期活动,但不可早期负重,抗旋转力量不足,尤其对a2、a3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距失去支撑,钉板承受应力加大,易造成股骨头切割或钢板的折断等并发症,dhs仅适用于简单股骨粗隆间骨折a1型和a2.1型。
pfn为髓内固定系统的代表,术中可不直接暴露骨折断端,对骨折局部血供影响小,为生物学固定具备了抗内翻和防止股骨头旋转的功能。pfn与髓外固定相比,其切口小,术中出血较少,成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a2、a3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但是,股骨颈内平行打入两枚螺钉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对骨折复位要求高,无形中延长了手术的时间,两枚加压螺钉不利于与主钉之间的滑动,部分载荷经防旋螺钉传递,易出现加压螺钉松动退钉和切割等现象z字效应,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近年在pfn的基础上研制了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切口起于大粗隆顶点近端约5cm,仅长约5cm即可完成操作,且手术创伤小。进针点在股骨大粗隆的顶端而不在梨状窝,比传统髓内钉梨状窝进针点方便定位且不容易破坏股骨头血供。螺旋刀片顺时针旋转打入,压紧松质骨而形成的钉道较小,且不丢失松质骨,刀片与夯实的骨质之间形成牢固的铆合力,使股骨头颈获得坚强的固定。螺旋刀片和宽大的接触面积能有效提高稳定性,很好的防治旋转和塌陷、松动和股骨头切割现象,且抗旋转能力更强,因而能满足固定牢靠及早期功能活动的要求。
pfna实现了一个部件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支撑两种功能,适用于几乎所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2.2-a3型骨折。因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多数骨科医生的青睐。
骨科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