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肢体运动障碍。有关资料显示,85%以上的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做好康复锻炼恰恰是减少脑卒中后遗症的关键,据报道脑卒中患者康复后,第一年约有60%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只在复杂活动过程中需要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5%需要全部帮助,大约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一年可以恢复工作。
那么“脑卒中后运动康复需要注意些什么?”其实,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逐渐增加坐起、站立的角度;如果不能下床,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的主动、被动运动,并且密切观察自身的状态,注意血压、心脏等问题,如果有异常表现可直接与主治医生沟通。
而脑卒中患者在运动康复时有5点注意,切勿忽视。
注意1:运动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有关资料显示,脑卒中患病后的前3个月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肢体功能改善程度最大,这段时间也被称为“脑卒中康复的黄金期”。一般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病情不再继续发展后的48小时,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开始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越早,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就越好。而且康复训练应长时间持续,以防运动功能减退。
注意2:脑卒中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
脑卒中运动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运动康复训练应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持续进行的过程,在脑卒中康复的不同时期,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也不同。比如在急性期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是加强肌肉力量;而在康复期,运动训练的目的则是提高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预防脑卒中并发症。
注意3: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
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应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应先坐床边,再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
脑卒中的急性期应注意患者患肢的位置,比如患侧上肢的位置应为:肩关节外展50°、内旋15°度,使肘关节和胸部持平,拇指对着鼻子方向;患侧的下肢位置应为:髋关节、膝关节伸直略屈曲,足背屈与小腿成90°,这种体位可以避免人为造成肢体的畸形。
当患者能开始床上活动后,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床上翻身训练和床头太高坐位训练,床上翻身训练的具体做法为:双手交叉向前平举,身体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床头抬高坐位训练的具体方法为:床头渐抬高,若每个位置能坚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在床边坐起。
如果患者能下床后,可以进行床-轮椅移位训练以及床边坐-立运动训练等,切记运动训练要在康复师或医师的指导下,不要集于就成盲目练习,不正确的训练容易造成很多问题,如如划圈步态、拖拉步态、挎篮手、膝部过伸等。
注意4:随时随地进行运动训练,拒绝各种功能减退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也是如此,在脑卒中的不同时期都要做好康复训练,否则“废用综合征”就随时有可能找上来。比如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体位交换、关节被动活动和早期坐位训练;而在脑卒中的恢复期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限制每日卧床时间,早期起立、步行;而在脑卒中的慢性期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持续的康复训练,如站立、行走、上下楼、参加社区活动等。 注意5:运动康复训练避免过度
注意5:“过犹不及”可发生在任何事物上,脑卒中也不例外
很多脑卒中患者生病后,由于怕留下肢体残疾,从而进行超常规、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但这种急于求成的运动量、运动次数,甚至强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会引起全身性疲劳,局部肌肉、关节损伤等。临床上有些患者出现的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划圈步态等,均是过早进行训练、不正确的运动康复训练等导致。
此外,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不仅仅是运动障碍一个问题,还有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这些也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