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叫脑卒中、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通常表现是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状,患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更是脑梗死“青睐”的对象。
需要说明的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脑梗死其实包含了4种情况,它们病因、症状、结局各不相同,但都应引起重视。
一、老年人多发:脑血栓(血栓性脑梗死)
脑血栓是脑梗死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占全部脑梗死病例的半数以上,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它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相同。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表现,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患者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二、中青年人多见:脑栓塞(栓塞性脑梗死)
脑栓塞与前面所说的脑血栓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包括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的赘生物等)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相同的后果。
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以中青年人多见。它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患者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
三、静悄悄的杀手:脑腔梗(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CT或核磁共振检查。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防治腔隙性脑梗死应采取以下措施: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脂异常患者应进行调脂治疗;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黏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具有活血化淤、芳香开窍、调脂抗凝功效的中药,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防止复发。
四、痴呆的祸首: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死灶。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死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本病中老年人多见,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死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