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机构养老成为主要支撑。但老人往往年老体弱多病,一旦生病还得往返于医院、养老机构,给机构和老人带来极大不便。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于是,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医养结合模式下的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自理能力差,长期患病,抵抗力低,稍有不慎会发生不安全事件,如何保障医疗护理质量,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将医院的经验分享如下,为提高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12月,医养结合病区共出院病人587人,发生医院感染人数共19人,感染率仅4.63%,未发生医疗安全事件,老人身心健康状态良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1.1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建立"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整体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相关的重大决策,各职能部门对临床科室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进行控制,对全院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科室整改。
1.1.1质控联合检查 每月一个质控主题,联合医教、院感、护理、医保等部门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追踪,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每月在《质控简报》公示。
1.1.2院长行政大查房 每月一次由院长带领办公室、安保、后勤、信息、职能部门深入科室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1.1.3行政早交班制度 每天早上,职能部门负责人、医院总值班、护士长总值班参加行政早交班,各分管院长参加,协调前一天需要协调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部门间扯皮现象。
1.1.4日常检查 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日常检查。日常检查分2个内容,1是部门督查,2是科室自查,每月月底将本科室日常检查扣分情况以表格形式报各职能部门,持续
1.2院感质量控制策略
保育员培训:针对养老机构保育员医学知识掌握不够,院感专职人员深入科室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利用工具现场演示,让保育员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接触隔离措施及手卫生等相关知识,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士带教:加强对护理队伍的教育,科护士长严格管理,工作期间由护士对保育员进行监督、带教,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确保照料老人时手卫生到位。
1.3护理质量控制策略
对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护士及时准确的发现老人病情变化,在专业护理中,科室医护人员给予老年人长期的生活照料,从生活起居到生活护理,促使老年人在养老院中的生活井然有序。做到 3个结合:
1.3.1临床护理与24h生活照料结合,及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3.2临床治疗与康复、保健相结合,促进老年人疾病的早日康复;
1.3.3重点护理对象与普通护理对象24h巡视、无缝护理覆盖相结合。及时发现老人的身体异常状况,及时报告。
1.4人文关怀
老人年龄较大,儿女忙于工作陪伴少,内心容易感到孤独、寂寞等,结合个人性格、心理特点、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耐心聆听、对应疏导,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常来陪伴老人,尊重、关心、爱护老人,促使老人感到自身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积极、开朗的心理状态,全方位关心、爱护老人。同时做好安全防护,防止意外。
1.5营养保障
病区内专门配有专业营养师,根据老人疾病表现、饮食习惯和季节变化,为老人精心制作、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做到一周菜品不重样,主食有粗有细,菜肴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对卧床、患病老人,根据医嘱安排伙食,并送餐到床头。
1.6建立档案
在医养结合病房入住的每位老人都建有一份健康档案,并结合老人的身体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
2.结 果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需多方面入手:加强医疗质量、院感控制、护理质量及人文关怀,实行质控联合检查、院长行政查房、行政早交班、日常检查、床边培训等方式,保障医疗安全,打造"医、养、康、护、孝"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先治后养、医养结合、兼顾康复、全程照料,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全身心、全周期的保障服务。使入住老人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患有慢性病、重病的老人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3.讨 论
医养结合病区的老年人由于年龄大,自理能力差,长期患病,抵抗力低,稍有不慎会发生不安全事件。采用不同于综合模式的管理理念,通过医疗、护理、感控、营养管理、人文关怀等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失能老人的安全与健康,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医护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4.社会反响与评价
医养结合下的服务模式运行以来,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医院荣膺2017年度全国"管理创新医院"、"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院长郑海妹被评为"2017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管理者"。多位入住老人家属写来感谢信,其他地市人社局、医院多次参观学习,本地内多家养老机构争相与医院合作。
质控科 孙淑梅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