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一科一特色 > 消化内科 > 康复案例 >

电话咨询

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亲密“伴侣”

 
  
 
  故事的主人公,郑先生,公司经理,1月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大便发黑,不成形,并且感觉浑身无力,甚至有时心慌不适,但他未在意,以为是过于劳累,休息后就能好转。可是两天后郑先生接连两次出现黑便,并感觉乏力、心慌较前加重,出现头晕症状,心里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便赶紧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陈颖主任(右一)在查房中
 
  门诊正值消化内科陈颖主任坐诊,陈主任发现郑先生脸色苍白,精神不振,详细询问郑先生病情及查体后,考虑郑先生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陈主任判断出血的原因很大可能是由消化性溃疡导致,但郑先生不相信并说道:你搞错了吧,我又不疼,怎么会是溃疡呢?陈主任仔细向郑先生解释病情并建议他住院治疗及检查,在陈主任的详细解释下,郑先生勉强同意住院,但仍心有疑问,对诊断结果并不是很相信。
  郑先生入院后,陈主任针对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及检查,完善了血常规及胃镜等检查,果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检查结果出来后郑先生彻底相信了,非常配合地按照陈颖主任的医嘱进行治疗。郑先生住院期间积极主动完善各项检查及治疗,在病房经常听到他说“陈主任说怎样治疗,陈主任说平时应该怎样饮食……”
  郑先生平时性格开朗,身体也健壮,加之他依从性好,治疗起来非常顺利,恢复速度快,治疗几天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前,陈主任叮嘱郑先生,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十二指肠溃疡尚未痊愈,出院后要继续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至少6周,届时再复查胃镜,以了解溃疡恢复情况。两个月之后,郑先生再次来到我院消化内科门诊进行胃镜复查,发现溃疡已愈合,郑先生完全康复。

  通过郑先生的经历,我们来了解下上消化道出血:
一、常见的原因有: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其中又以消化性溃疡最常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更易发生,其他病因有①食管疾病,如食管癌、食管损伤;  ②胃十二指肠疾病,如胃间质瘤、门脉高压性胃病;③胆道出血,如胆囊及胆管结石;  ④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或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等;⑤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时可在数小时内失血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郑先生就是因为出血导致血容量减少 及贫血而出现的头晕、乏力、心慌。
二、临床表现有: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3.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三、辅助检查:
  1.大便常规+隐血试验:消化道出血时隐血呈阳性,镜检可发现红细胞。
  2.血象变化: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3.血生化: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另外,可出现因循环血容量降低而引起的肾前性功能不全所致的氮质血症和大量或长期失血所致肾小管坏死引起的肾性氮质血症。
  4.内镜检查:胃镜直接观察,即能确定病因,最好时机是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并可根据病灶情况作相应的止血治疗。
  5.X线钡剂造影:因为一些肠道的解剖部位不能被一般的内镜窥见,有时会遗漏病变,这些都可通过X线钡剂检查得以补救,但在活动性出血后不宜过早进行钡剂造影。
  黑便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如动物血以及一些药物如铋剂、铁剂等可引起黑便,但当排除了这些因素后就要怀疑是否出现了消化道出血,有时候黑便可不伴随任何其他症状,无腹痛、腹胀,也无恶心、呕吐,所以容易被忽视,直到出现头晕、心慌、无力这些贫血表现了才想到要到医院就诊,严重时可导致晕厥甚至是死亡。此外,老年人出现黑便,一定要警惕肿瘤的发生。相信了解了这些,大家在发生类似情况时一定能及时就医,及时得到诊治,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
 
消化内科 刘晓翠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
分享到
非常赞6999
问专家
 相关热文章 95%的患者还看了以下

患者热点关注HOT SPOTS

鲁公网安备 37070202000119号

鲁ICP备16020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