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心跳骤停为临床的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在短时间内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各种严重疾病、窒息、电击、溺水、严重外伤等突发意外事故均为其常见原因。
呼吸心跳骤停说明患者面临死亡,及时发现,积极抢救往往可起死回生。
这是临床上最严重、最紧急的一种疾病,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抢救要分秒必争,迟了一点,命或许就没了,即使能救回来,也可能变成了植物人。所以要立即行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强调黄金4分钟的概念,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30-40%。4-8分钟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0%左右能救活。在我国,由于院外心肺复苏知识普及不够,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及时在院外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大多数患者到医院时据发病已有20-30分钟的间隔,抢救成功率只有5%左右。患者一旦发病,抢救过来的希望很小。从这一点来说呼吸心跳停止这种疾病是人体的重磅定时炸弹。
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需要立刻心肺复苏。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不光靠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还要依靠媒体、政府的大力宣传以及全社会的努力。
二、呼吸、心跳骤停的预防
呼吸、心跳骤停是由各种病因引起呼吸、心跳在短时间停止的疾病的统称。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在我国现阶段抢救成功率低。在尽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各种心律失常、糖尿病的日常控制。其次,要消除或减少不良嗜好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熬夜、长期高脂高盐饮食、长期高强度、高压力工作。再次,如果身体不适,要尽早去医院就诊或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开阔心胸,并定期查体。
呼吸、心跳骤停普通民众的应对。——人人都是施救者,复苏无害,不该等待。
呼吸、心跳骤停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治,早一点救治就早一些希望。其可发生于任何场合,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专业医务人员在场,这就需要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进行心肺复苏。
所谓心肺复苏就是当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跳时,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要想就必须强调“第一目击者”,也就是第一个发现患者起病的人就要启动救治。
第一,判断、识别。呼唤并轻拍患者,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并观察其是否有呼吸动作,不要求非专业人员摸脉搏。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并且没有呼吸就可初步判断患者处于呼吸、心跳状态。
第二步,求救。拨打120电话,报告地点及患者处于呼吸、心跳停止状态。
第三步,施救。也就是心肺复苏。根据2010心肺复苏指南,非专业人员已不再要求进行人工呼吸。首先将患者迅速平放,身体下不能有席梦思等软床垫,立刻在胸廓正中下三分之一处进行按压,按压深度大于5厘米,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然后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继续按压直至医务人员到来。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编辑:d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