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又称“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二、脑卒中患者为什么需要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半侧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各种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穿衣、吃饭、洗漱、步行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何时进行康复治疗?
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在进展,48h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治疗。一般来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周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2周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在发病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一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四、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有什么好处?
偏瘫患者局部脑组织受到损伤,其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但人的大脑具有高度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即大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其他部位代替受损的脑组织行使其原有功能。而这种重组与可塑能力与康复训练有密切关系,康复训练越早、越充分、受损大脑功能恢复的越明显。
五、早期患者卧床时应采取什么样的体位?
脑卒中患者早期很多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床上的体位姿势的摆放特别重要 ,常用的姿势包括换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1)仰卧位:患者头部置于枕上,枕头高度适中应使胸椎不出现屈曲为宜。患臂置于长枕上,肩关节后方放置薄枕,防止患侧肩胛带的后缩,使肩关节前伸,保持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者患侧臀部放置薄枕,使患侧骨盆前倾,大腿外部放置楔形垫,以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放置一小毛巾卷止膝过伸,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2)患侧卧位:对于偏瘫患者较有治疗意义,可以增加患侧肢体感觉输入,牵伸患侧肢体,有助于诱发早期的主动运动。患者患侧卧位时应将患侧肩关节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自然伸直。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自然微屈,健侧下肢自然屈髋屈膝置于前方的长枕上。患者背部置一支撑枕,防止后缩。
(3)健侧卧位:患者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大于90度,肘关节伸展,腕和手伸展,将整个上肢置于长枕上,健侧上肢自由摆放,患侧下肢自然屈髋屈膝置于前方的长枕上,避免足内翻。躯干部分自然放松。
六、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认识误区。
(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2)脑卒中 偏瘫后只要被动的接受康复治疗就恢复功能。(3)脑卒中发病后活动越多越好。(4)中风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5)家庭对患者的关爱的支持越多,患者恢复的越快。
(6)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没有效果。
七、康复科长啥样?有什么治疗?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 中国传统治疗
1、运动疗法区
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手段。运动疗法简称PT,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
2、作业疗法区
作业疗法,简称OT,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提高生活和劳动能力,是患者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业疗法针对性、目的性较强、可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不同需求随时做出调整,康复科不少生活完全依赖的患者已经直接通过作业疗法重新获得进食、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
3、针推理疗区
物理因子疗法统称理疗,是利用各种物理能量,包括光能、电能、机械能等作用于机体,借以促进、调节、维持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或克制病因,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康复治疗是指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推拿、电针、灸法等治疗,有助于患者残余肌力的恢复。
4、电动起立床训练区
电动起立床通过调整倾斜角度使被缚于其上的患者产生自身重力作用,主要应用于偏瘫患者的提高躯干和下肢的负重能力,增加颈、胸、腰及骨盆在直立状态下的控制能力,为将来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重力对关节肌肉的挤压、有效刺激本体感觉,对患侧肢体进行促通,并可增加肌张力偏低的肌张力。
5、吞咽言语训练区
通过手法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脑卒中后出现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