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一科一特色 > 儿科 > 治疗疾病 >

电话咨询

宝宝腹泻 补水饮食要留心

 
  夏季到了,腹泻频频来袭。虽然这不是什么大病,却容易造成体内大量水分流失,若不及时医治和补水,可引起脱水,严重的话甚至引起死亡。

 


 
  腹泻,是指排出异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甚或脓血,并且排便次数频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周围不适、失禁等症状。正常情况下,消化道里的大部分水分会被大肠黏膜吸收,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外。但是,当病人出现腹泻,大肠黏膜遭到破坏时,对水分的吸收功能会大大减弱,水分自然被大量排出,结果发生脱水现象,出现口渴、呼吸急促、头晕目眩等症状。因此,补液在腹泻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很多病人听到要多喝水,感到很不理解。水喝多了,那腹泻不是更厉害了吗?大家都怕越补越泻,其实,腹泻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并非大家想象的喝点白开水那么简单。
 
  腹泻期间,单纯饮用纯净水更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白开水或纯净水中电解质成分很少,不仅水很难被吸收,还容易导致水中毒,造成病人水肿。所以应喝一些含丰富电解质的水,必要时,也可以喝点淡盐水,以加速体内水分的吸收。给患儿饮用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简写ORS,各医院和大药房都有出售)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孩子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在得不到标准ORS的情况下,可用汤加盐溶液。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1斤装酒瓶一瓶)+白糖10克(5毫升勺2平勺)+细盐1.75克(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如孩子腹泻加重,并伴有高热、吐泻频繁、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送到附近医院化验,有助于病因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做好床边隔离,护理病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病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如果已经形成臀红,可涂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等。同时注意有无排尿。腹泻时,为预防脱水的发生,液体的摄入量一定要比平时多;同时,补液宜及早进行,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症状时才补。在家中治疗期间,若腹泻不见好转,甚至加重,出现频繁呕吐、休克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既然已经拉肚子,就得善待肠道,减轻肠道负担,于是采用饥饿疗法也是错误的。不提倡此种做法,腹泻会导致身体营养丢失,所以,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宝宝可以吃一些稀、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麦片粥、面条等。米汤、稀粥等进入胃肠后,可黏附在胃肠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肠道细菌毒素的吸收,从而减轻全身症状。
 
  其实宁愿少吃,不能多吃。每天的蔬菜量略有增加,但荤菜类少吃,哪天感觉他消化不太好时就不吃。荤菜类多吃鱼,少吃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减掉一顿辅食,但牛奶和水果不减。这样即易消化,还保证了营养。这样孩子的消化系统抵抗力得到了保障,免疫系统也慢慢建立起来。如果摄入食物过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脏负担过重。不久就会食积成滞热,留阻体内,防碍正常循环,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还是那句老话:“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可以说是多代人抚育儿女流传下来的真理了。
 
  腹泻期间,孩子排出多,进食、吸收少,身体的能量产生少,提倡孩子多休息,但不是绝对卧床,可以给予适当的活动时间。早上醒时孩子身体热量少,这时要特别注意孩子不要着凉,到中午阳光明媚时,会连马甲也去掉。只穿一件单衫的孩子,无比利索,小手渐渐变得温润、潮湿。这才是健康的体温表现。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有生病前兆或迹象时,妈妈如果能细心观察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避免生病的。比如孩子某一天的大便次数由一次变为两次,内有未化之物,或孩子的舌苔突然变得白厚,这都是孩子消化系统运转不正常的信号。这时要给孩子的食物减量,尽量喂食易消化吸收的东西,比如水果、蔬菜、蛋羹和米汤等。不要怕孩子营养不全面继续喂许多的肉鱼虾等。要知道一天两天少吃点东西是绝对影响不到孩子的营养的,反而会减轻他的肠胃负担,提高免疫力,对健康有益无害。应用益生菌之类,增强消化能力能有效预防疾病。当然喂食酸奶(1岁以上)也是改善消化不良的一个好方法。
 
  多让孩子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加强户外活动的好处是妈妈们都知道的。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冬天,在不太恶劣的天气里,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孩子接触室外冷空气,也是非常必要的。妈妈对孩子生病时的焦急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使孩子避免可以避免的病痛,促进孩子迅速康复。
  
儿科 王雪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
分享到
非常赞6999
问专家
 相关热文章 95%的患者还看了以下

患者热点关注HOT SPOTS

鲁公网安备 37070202000119号

鲁ICP备16020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