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芈月传》的热播,萌妹子们也对战国历史开始关心,其实我知道,她们就是想搞清楚暖男初恋、邻家老伯和草原型男到底谁才是历史上芈月真正爱的人,她们对芈月历史痴迷的那个劲可把我嫉妒坏了,我心想,您们能不能抽空也关心关心我的历史呀,这大冷的天,加上这漫天的“霾”,您们谁的“口”上没“罩”着我。算了,看在您们整天“口罩”着我的份上,我就主动来场“口罩个人秀”:谈古论今话未来。
谈古论今-回顾历史,畅谈当下
13世纪初,我祖先出生在中国皇宫里。侍者为防止自己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便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了口罩,这就是口罩的雏形。所以,我的祖籍应该是咱们中国!
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手术时使用纱布罩具掩住口鼻,此举大幅减少了病人伤口感染率。1897年,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住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后来,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
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再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将口罩系在耳朵上,现代口罩就这样诞生了。所以,我被真正发明并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是19世纪。
1910年,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被老百姓称之为“呼吸”囊的“伍式口罩”,有效地消弱了鼠疫感染的途径,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20世纪初,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至此,口罩首次从医院走出来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
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成为市民的标配。
如今,口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阻挡的也不再仅仅是粉尘或口气,更多的则被用于阻挡病原菌。
我的祖先们体态各异,材质不同。随着社会的进化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到我这一代,兄弟姊妹众多,我都有点数不清了,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吧:
大姐:纱布口罩,是我们的大姐大,身高18厘米,腰围14厘米。着12层纱衣。大姐如今人老色衰,能力有限,但她却不甘于在皇宫冷清,因而乔装成棉布口罩逃出宫门,嫁给了平民百姓,成了老百性离不开的生活伴侣。虽说大姐现在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她曾经为医
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非典时期,有人甚至佩戴双层,尽管后来的循证医学证明那并没有多大的防护作用,但我们不能忘却那段特殊的历史。直至今天,个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还与她不离不弃,每每看到这种现象,我都想大喊一声:纱布口罩阻隔病原菌的作用微乎其
微,您别戴了,好吗?
二姐:一次性医用口罩,又叫耳式口罩,因密闭性差,阻隔病原菌能力和大姐相当,所以不被重用,只做一些外围工作,比如从事一般诊疗活动或日常清洁工作等。
三姐:一次性外科口罩,四根带子,可阻挡90%以上5微米颗粒,很受医生们欢迎。因为其阻隔病原菌能力比纱布口罩强,佩戴舒适度比医用防护口罩好,所以圣上专门下旨,指定在进行外科手术、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的医疗活动和接触飞沫隔离的
患者时非三姐不娶呢!
四姐:活性碳口罩,可吸附有机气体及毒性粉尘,不具杀菌功能,当呼吸费力或无法吸附异味时应立即更换,适用于喷漆作业或喷洒农药时。四姐因是庶出,在医疗界不被大家熟悉也无地位。
五妹:医用防护口罩,可阻挡95%以上次微米颗粒,呼吸阻抗较高。因生在深宫大院,娇贵无比,平民百姓难得一见,只出席重要场合,比如医护人员为非典患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活动时。在雾霾天,据说佩戴着她效果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她
密闭性较强一些,普通大众应该在了解相关知识后方可佩戴。
话未来-我的未来不是梦
至于未来,我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弟弟妹妹问世,他们长什么样,我可不敢妄言,不过,已经有人设计出了他们的样子,请看:
设计师Maximiliano Baudrix设计了一款未来的新型口罩,首先它配有一副蓝牙耳机,前面的口罩部分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口腔周围空气中微小粉尘,怎么样,样子萌萌哒,可爱吧?
意大利籍设计师西蒙 勒巴登戈与上海创客空间新车间合作,分离出医用口罩的污染过滤成分,并用LED显示器加以改进,一款能展示口罩佩戴者表情的雾霾口罩已经出世。
未来,我的后代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样式,也许会是隐形的、膜式的、纳米的……但我想最受大众欢迎的一定是阻隔病原菌能力较强、佩戴舒适度较高、佩戴方便且美观大方,当然价格也要低廉的那一款,总之他们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会受众人爱戴,不是吗?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