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一科一特色 > 心内科 > 诊疗技术 >

电话咨询

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2] 。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

  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

  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

  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

  ⒌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⒋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

  ⒌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

  ⒍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证

  ⒈对碘或造影剂过敏。

  ⒉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⒊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

  ⒋电解质紊乱。

  ⒌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准备

  ⒈导管室应具备一定的设备、药品及工作人员。

  ⒉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手术的知情同意书。

  ⒊术前完善超声心动图、X片、生化、三大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

  ⒋备皮。

  ⒌碘过敏试验。

  ⒍留置针穿刺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常规处理

  ⒈监测患者有无不适,注意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等。

  ⒉补足液体,防止迷走反射,心功能差者除外。

  ⒊桡动脉穿刺径路在拔除鞘管后对穿刺点局部压迫4-6小时后可以拆除加压绷带。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可即刻拔管,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可以拆除绷带开始轻度活动。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卧制动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

  ⒋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及杂音,穿刺的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张力、温度及活动有无异常。

  ⒌术后或次日查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及心梗三项等。

  ⒍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第3天出院。
 


立即咨询预约专家>>
分享到
非常赞6999
问专家
 相关热文章 95%的患者还看了以下

患者热点关注HOT SPOTS

鲁公网安备 37070202000119号

鲁ICP备16020024号-1